有人的地方,就有是非;有是非的地方,就有冲突。也许,正是因为有人存在,所以这个世界才冲突不断。
在单位,你跟某个人意见不和,那你就会看他不顺眼,认为他就是妥妥的小人。你是这样看别人的,别人也是这样看你的。
在社交场,某个人的言行举止不合你的心意,给你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,那你就会讨厌他。哪怕他没有得罪你,你还是不喜欢他。
在名利场,总有人会阻碍你,或者利用你,让你有所损失。有可能,你成为了别人的垫脚石,就被人踩着上位了。
一般来说,我们所讨厌的人,总比喜欢的人要多。没办法,人性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。
报复讨厌的人,最有效的方式:保持这三种态度。
图片
态度一:左耳进,右耳出,不在乎。
我发现,很多人都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,而过分在乎,甚至特别生气,等于是拿别人的错误,来惩罚自己。
为了别人的一句话而生气,只会让自己陷入到内耗当中。对方毫无付出成本,就让我们自乱阵脚,那我们岂不是有点亏了吗?
就像《三国演义》里边的周瑜,就因为诸葛亮一句“周郎妙计安天下,赔了夫人又折兵”而怒火攻心,导致箭伤复发,不幸身亡。
周瑜如此聪明的人,为什么也会为了一句话而生气呢?因为他太在乎眼前的成败了,所以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,失去了理性,中了诸葛亮的圈套。
面对讨厌的人,第一时间千万不要生气,而应该保持左耳进,右耳出的态度。别人说什么,随他们吧,当他们“狺狺狂吠”就行了。
当你不在乎别人的一举一动,别人也就无法用激将法激你,那你才能占据上风,甚至反客为主。否则,只会被人玩弄于股掌当中。
图片
态度二:要么不做,要么做绝。
唐·赵元一《奉天录》卷四:光晟临死而言曰:传语后人,第一莫作,第二莫休。
唐朝中期有一位将领,名为张光晟。一开始,他背叛了唐德宗,后来又被李晟忽悠,投降唐朝。等他交出了一切,唐德宗下令,将张光晟处死了。
临死前,张光晟说了一句话:你们要跟后人说,有些事要么不做,要么就要做到底,千万不能中途变卦,否则就会身死于他人之手。
跟仇人打交道也是如此。只要大家有了仇怨,就不可能有破镜重圆的那一天。既然如此,一不做,二不休,逮住机会就要一剑封喉。
春秋末年的吴王夫差,打败了越王勾践,但他饶了勾践一命。十几年后,卧薪尝胆的勾践卷土重来,击败了夫差,直接将夫差斩草除根。
夫差的能力,不比勾践差,只是因为他不懂“一不做,二不休”的智慧,所以才被勾践反杀。心慈手软,是为人处世的大忌。
图片
态度三:闷声发财,过得比他好。
很多人会说,自己没有狠辣的心肠,无法“一不做,二不休”,那我该如何是好呢?
就一点,闷声发财。要赚更多的钱,过更好的日子,甚至比讨厌的人过得更幸福,那他就会特别生气,而你也就大仇得报了。
对一个人最大的伤害,并不是肉体的搏击,而是心灵的冲击。当你过得比他好,那他就会不服气,不甘心,自己折磨自己,过分内耗。
要知道,人性都是“见不得人好”的。以往他过得比你好,就会来欺负你,给你造成了伤害。那时候的他高高在上,根本瞧不起你。
随着他衰败,而你越来越有钱,那你就能反压他一头。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的他,就会怀疑人生,为什么你能过得那么好?慢慢地,他也就极端、偏激、痛苦了。
这就是典型的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风水轮流转”。给见不得人好的人性重重一击,这效果,比你揍了他一顿还要管用。
图片
写到最后
人在江湖,总有我们喜欢的人,也总有我们不喜欢的人。从数量上看,终究是我们不喜欢的人偏多。
有可能,别人会辱骂你,给你脸色看;有可能,被人会算计你,让你吃亏;有可能,别人会故意激你,让你难堪......
反正,我们终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。对此,不妨保持三个态度。首先,左耳进,右耳出,不在乎,尽量不要让自己生气。唯有不生气,才能保持理性。
其次,势力弱小,就潜龙勿用。势力强大,才进行报复。要么不做,要么做绝,不要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。
第三,如果我们讨厌做绝,那就闷声发财,好好过日子。当你过得比对方要好,让对方陷入到自我怀疑、心理内耗当中,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。
文/舒山有鹿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